学科简介
北航等离子体物理学科成立于2018年,目前包括教授1人(李博,等离子体物理学科带头人,国家级青年人才),副教授1人(胡地)。北航等离子体物理学科在着眼于国际科学前沿的同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点关注实验室与空间环境下的磁化等离子体物理工作。学科计划开展的具体研究方向包括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物理、空间与天体等离子体物理和计算等离子体物理等,特别是上述方向中的磁流体理论与计算问题。在聚变等离子体物理方面,学科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开展紧密合作,通过理论研究与数值计算探索磁约束燃烧等离子体的新领域、描述等离子体复杂的集体行为,尤其是湍流输运、运行模式相关物理(李博老师团队)与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破裂物理(胡地老师团队)。在空间与天体等离子体物理方面,学科与空间与环境学院合作,着眼于行星际空间磁化等离子体的基础物理研究。毕业学生去向主要为继续深造或从事教育行业。
近期代表成果

【1】托卡马克等离子体边界附近在从低约束向高约束模式变化时的湍流行为。【Phys. Plasmas, 31, 062304 (2024)】

【2】托卡马克装置热猝灭防护过程中的第一壁升温情况。【Nucl. Fusion 64 086005 (2024)】

【3】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热猝灭防护过程中的磁力线随机化行为。【Nucl. Fusion 63 066008 (2023)】